新冠肺炎期間,兒童防控小知識
兒童健康防護
嬰兒(0-1歲)
?、?嬰兒不能佩戴口罩,因此1歲以下嬰兒以被動防護為主。
?、?嬰兒需穿著合適,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。
?、?不要用嘴嘗試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(包括不要用嘴吹涼食物后給孩子喂食),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。
?、?孩子的物品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。
?、?如果不必要,盡量不帶孩子出門,尤其是不要到公共場所或密閉空間;外出時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盡可能遠離其他人(保持距離至少1米)。
?、?跟孩子玩耍前,要認真洗手。
?、?家長外出回家后要更換衣物、洗手后才能抱孩子。
?、?家中應定期通風,通風時,可以將孩子轉移到另一房間以免受涼感冒。
2幼兒(1-3歲)
?、?看護人需主動戴好口罩,不要親吻嬰兒,不要對著嬰兒咳嗽、打噴嚏、呼氣。
?、?如要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將口鼻遮擋?。ㄈ绻麃聿患坝眉埥?,則應用手臂完全擋住口鼻,然后再徹底清洗手臂),并將污染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(桶),用流動清水認真洗手。
?、?家長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或出現發熱、流涕、咳嗽、噴嚏等癥狀時,在家中也應佩戴口罩,并適當居家隔離。
兒童(4-18)
1、兒童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,應盡量避免外出;若必須外出,出門應佩戴口罩,且在醫院、密閉空間、人流密集的場所等,均應佩戴口罩,而在人口密度不高的通風空間,可不戴口罩。
另外,叮囑孩子在外出密閉空間和人流較密集的地方,與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;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不要到處摸,不要用不潔凈的手觸摸或揉搓口、鼻、眼等部位。
2對于不喜歡佩戴口罩的兒童,首先,家長應購買適合孩子的兒童專用一次性醫用口罩,這些口罩會有一些花紋或色彩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對于歲數較小的兒童,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角色扮演、做游戲、講故事的方式,跟孩子對著鏡子一起戴,剛開始不要著急,可以反復多試幾次,讓孩子減輕對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;對于歲數較大的兒童,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,告知孩子為什么大家都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,佩戴時幫孩子調整好口罩的位置,讓孩子更舒適、減少抵觸心理。
如果兒童實在無法戴口罩,應盡量待在家中,減少出門,做好手衛生,養成良好和安全的飲食習慣,家長做好個人防護和居家清潔消毒通風,間接保護孩子。
3、兒童外出回家脫去衣服后,如果有條件,可用紫外線消毒燈照射或酒精噴灑外套;如果沒有上述條件,也可以進家門后將衣服脫放到固定的位置并換好鞋。然后應引導孩子認真洗手,洗手方法及注意事項可見通用預防措施部分;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面部,如果孩子配合,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,漱口可以用淡鹽水也可以用清水,漱完后讓孩子吐出來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紫外線可對皮膚、眼睛造成傷害,其產生的臭氧也可刺激呼吸道,引起咽喉腫痛、胸悶咳嗽,還可導致頭暈、頭痛等癥狀,因此紫外線照射消毒期間所有人都必須離開消毒房間以避免損傷,消毒后還應通風一段時間。另外家用紫外線消毒燈的消毒面積與其功率有關。
當兒童出現發熱癥狀時
如果兒童出現發熱癥狀,39℃時可于急診就診。
1、3個月以下嬰兒,體溫>40℃時,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。
2、3~6個月嬰兒,體溫低于38℃,吃奶和精神反應如常,可先監測體溫,觀察嬰兒一般情況后再考慮是否去醫院就診;如果體溫超過38℃,隨時就診;即便無上述情況,但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,也應該去醫院門診就診。
3、6個月~2歲兒童,如果孩子僅發熱時精神反應稍差,但體溫降至正常后玩耍自如,可予觀察;如果發熱超過24小時,可前往醫院就診。除了體溫以外,如果兒童出現精神反應不佳(熱退后仍精神反應弱)、哭鬧且難于安撫、吃奶減少、嘔吐、腹瀉、尿少、關節和/或肌肉痛、頭痛、寒戰、咳喘、呼吸困難、抽搐等情況時,可前往醫院就診。另外一個簡單的判定方法就是看兒童除了發熱以外,是否還出現了和平時明顯不一樣的癥狀或體征,如果有應即時就診。
如何判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?
1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些癥狀與普通感冒類似,如發熱、四肢無力、干咳等,也有癥狀不明顯病例,或者表現為其他系統癥狀如消化系統、心血管系統、神經系統、眼科癥狀等,新生兒、嬰幼兒癥狀可能更不典型,一旦發現,病程進展快或已錯過觀察期。
2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普通感冒最大區別在于:
腹瀉、呼吸逐漸變得困難,如:呼吸過快或過慢,呼吸過深或過淺,嬰幼兒或新生兒則表現為張口呼吸、喘息、呻吟、鼻翼扇動(鼻孔一張一合)、點頭呼吸,甚至出現口唇、面色改變(發紺)及呼吸三凹征。
若出現上述癥狀,請立即就診!
家里有陽性人員居家隔離的家長
應盡量保證房間分開,避免疑似家長和兒童接觸,疑似家長在家需佩戴合適口罩(不可佩戴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),兒童也應該正確佩戴合適口罩。
有條件應先選擇兒童N95醫用口罩,其余依次為兒童醫用防護口罩——>兒童醫用口罩——>一次性口罩——>兒童棉口罩。
孩子與疑似患者接觸后,應主動在家隔離觀察14天,無癥狀可以解除隔離但盡量不要外出。一旦有癥狀需立即到就近醫院兒科的發熱門診就診,并主動告知醫生危險因素。
在疫情期間需要接種疫苗的兒童
對于在疫情期間需要接種疫苗的兒童,應視情況而定是否延遲接種。
原則上疫苗接種推遲不會影響其免疫效果,后期及時補種即可。此外,有些需要連續接種數次的疫苗也可以因故暫時中斷,并不會因為暫時“中斷”而導致前期疫苗都“白種”了。
但有些疫苗即使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,也不能延遲接種,如狂犬病疫苗,首劑必須在被咬傷當天進行注射。
建議密切關注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動態。如必須外出,應做好防護,避免感染。
患有慢性病、需要定期復查的兒童
對于患有慢性病、需要定期復查的兒童,一定要遵循主治醫師對患兒病情的評估,切不可擅自做主。如果醫生可以通過線上形式和家長溝通,做好患兒疾病的監測、療效的判定并保持治療的延續性和有效性,可以減少到醫院就診的次數。但如果病情不允許、出現變化甚至惡化,則應及時就診。就診時,患兒和家長均應做好防護,尤其是應全程戴好口罩、不到處亂摸、不潔凈的手不觸碰口、鼻、眼等。如果可以的話,就近進行一些必要項目的檢查,然后將檢查結果通過線上途徑發給主治醫生,以指導接下來的治療。
健康提醒
各位家長做好日常防護的同時,要防范一些兒童常見病,如鼻炎、咽炎、扁桃體炎、普通感冒、便秘、腹痛、腹瀉等,減少去醫院就診機會,降低交叉感染病毒的風險。
總結一下:做好科學防護,盡量避免外出,保證營養休息 調整情緒心態,有信心不擔憂 防范常見疾病,減少醫院就診,輕松面對共渡難關?。ㄍㄓ崋T 張傳祥)
責任編輯:楊劉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