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鄉鎮 > 二郎 >正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郎鎮:未來已來 唯變不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 字體:    稿件來源: 二郎鎮  作者: 謝雯   時間:2022-11-10 14:04:54 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貫徹落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宿松融媒訊 “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,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、更為艱苦的努力”。黨的二十大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、十年中華大地發生的變化,也進一步明確了奮斗目標。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,未來已經到來,二郎鎮在奮進新征程中不斷探索,主動求變,努力答好順應時代契合二郎實際的時代之問、人民之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大棚經濟”為鄉村振興強基。界嶺的辣椒茯苓的花,三沖的蘿卜二郎的瓜,還有鮮美的木耳和銅鈴的茶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:樹立大食物觀,發展設施農業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。近年來,二郎鎮黨委政府不斷貫徹新發展理念,引導村集體和創業能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整合項目資金,建設起一幢幢大棚,激活“大棚經濟”,著力打造二郎現代農業新名片,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設施農業生長環境和風險更可控,還可以輪茬種植,能夠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,我們的確嘗到了甜頭?!倍缮鐓^黨總支書記陳先明滿臉笑意地說。據悉今年3月,二郎社區整合項目資金60萬元,新建10個鋼架大棚,并從山東梁山縣引進6萬個菌棒,發展黑木耳種植產業。在7月份黑木耳采摘結束之后,社區利用大棚閑置的空檔,輪茬種植了6000株網紋甜瓜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在9月中旬網紋甜瓜開始采摘期間,社區又在大棚內套種了1萬株樟樹港品種的辣椒苗,通過“一棚三用”,切實提高大棚利用率,使“大棚效益”實現最大化,集體收入預計增加30余萬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二郎鎮,和陳先明一樣嘗到甜頭的還有很多人。該鎮茯苓村花卉種植基地內,雖是初冬時節,卻能感受到百花齊放,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春意。28棟鋼架大棚內外,馬蘭花、格?;?、硫磺菊正“爭相斗艷”,美不勝收。2021年9月,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,鄉民汪玲霞返鄉創業,流轉茯苓村70畝荒地,投資70余萬元,新建28棟鋼架大棚和2棟生產車間,建立花卉種植基地,并創辦了宿松縣玲霞家庭農場,發展花卉種植、加工、銷售等于一體的花卉產業鏈?;乩锕卜N植了180個品種的花卉,格?;?、白晶菊、香雪球、硫磺菊是主打品種?!敖衲暧型霎a干花5500萬朵、生產干花工藝品1.4萬件,可創產值380萬元。我堅信有黨委政府的支持,堅定選擇正在從事的產業,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美?!蓖袅嵯颊f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我只要坐在屏幕前點擊一下鼠標,就能知道工人們采摘辣椒的情況,更能觀察到辣椒樹的掛果情況?!弊哌M界嶺村菊仲種植專業合作社連棟“數字大棚”控制中心,該合作社負責人洪菊仲正在操作設備和儀器,實時監測和調控大棚內的溫度、空氣濕度及土壤溫度,使辣椒樹始終處在適宜生長的環境里,確保辣椒樹實現穩產增收。今年6月份,菊仲種植專業合作社投入500萬元,將以前的60棟普通鋼架大棚全部改建為連棟“數字大棚”,通過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氣象、水肥檢測、肥料噴灌自動裝置、病蟲防治浸根裝置等設施的聯合植入,實現辣椒“種、管、收、加、儲、銷、服”數字化,大大減少了辣椒的種植、管護成本。據統計,今年合作社輪茬種植的第一季辣椒平均畝產量達到3000公斤。輪茬種植的第二季辣椒正處在采摘高峰期,平均每天可出產新鮮辣椒4000公斤,采摘期將持續至12月份,屆時畝產量也能達到3000公斤。按當前每公斤26元的批發價計算,兩季辣椒的總產值有望突破3100萬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民歌傳唱”為基層治理固本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: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,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、民為邦本、為政以德、革故鼎新、任人唯賢、天人合一、自強不息、厚德載物、講信修睦、親仁善鄰等,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、天下觀、社會觀、道德觀的重要體現,同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。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、文化自信,堅持古為今用、推陳出新,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、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歌,是人民的心聲,也是時代之歌,同時又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。近年來,作為宿松民歌發源地的二郎鎮,通過對宿松民歌的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讓優秀傳統文化烙印上時代精神,成為現代基層治理強大的動力,不斷凝聚各方力量,為推動該鎮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該鎮充分挖掘宿松民歌這一非遺文化資源,建成并開放民歌主題展館,借助這個展示平臺,使宿松民歌成為人們熱愛生活、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。同時,注重非遺文化的推廣和傳承,組織編印了《民歌進校園》讀本,收錄了上百首民歌民謠,使學生通過誦讀,滋養心靈、豐富知識、訓練語言和啟迪智慧。堅持從加強文藝團體建設上入手,不斷壯大宿松民歌的傳承隊伍,組織成立了“二郎河民歌協會”?!扒嗲啻渲袂颓推?,美美凈凈二郎河;清清的河水靜靜流,潤潤歌喉甜甜歌,金山銀山綠水繞,裊裊炊煙云朵朵……美美凈凈二郎河,規劃整飭小村落,溜溜小樓一排排,層層梯田一坨坨……”2019年,原二郎鎮百花劇團藝人吳波濤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,創作了民歌《二郎歡唱國慶歌》。歌詞寫出了今天二郎古鎮居民的幸福生活。如今,宿松民歌響徹二郎大地的每個角落,無論是網上網下、臺上臺下,還是校內校外,都能聽到熱愛生活、奮發向上的質樸腔調,為二郎鎮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和發展動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以情招商”為高質量發展破題。二郎是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,一直就有“別的地方買不到的東西這里買得到,別的地方賣不了的東西這里賣得了”的說法。近年來,隨著交通日益便捷,網購占據大量市場,傳統商貿發展遇到瓶頸逐漸展現頹勢,二郎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,主動破題,踐行“一改兩為”工作作風,著力打造優質營商環境,開展“以情招商”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破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黨委會明確鎮黨委書記親自抓招商。今年以來,該鎮黨委書記石秀琴積極發揮“外聯老鄉”作用,挖掘挖盡二郎在外人脈資源,親自赴外招商十余次。為了不斷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,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,石秀琴主動對接昌順烘焙科技(上海)股份有限公司,向該公司董事長二郎老鄉吳廣林詳細介紹縣招商引資政策和鎮產業、區位優勢,邀請吳廣林為全體鎮村干部作深化發展理念專題講座,共同謀劃二郎鎮產業發展新路子。最終,被石秀琴十余次赴上海對接的誠意所感動,被濃濃的故鄉故土情所召喚,今年9月總投資約20億元的帆幡食品科技產業園暨種養加工綜合基地項目成功簽約宿松。帆幡食品有限公司也同二郎鎮開展深度合作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方式,二郎成為該公司在宿松的第一供應商,每年向企業供應新鮮蔬菜、土雞、土豬等農特產品,該公司也為二郎發展果蔬產業解決銷售的后顧之憂,實現了村戶企發展共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言,‘時代呼喚著我們,人民期待著我們,唯有矢志不渝、篤行不怠,方能不負時代、不負人民?!磥硪褋?,我們將繼續在理念、行動上隨時代之變而變,做出同時代浪潮相適應的實踐,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二郎落地生根,扎扎實實地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?!倍涉傸h委書記石秀琴如是說。(通訊員 謝雯)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朱宜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九精品亚洲